影像变换
波段合成
功能说明
波段合成是将行列值、范围相等的多个栅格数据合成为一个多波段的栅格数据。
操作说明
1. 点击“影像分析”菜单下的“波段合成”命令,系统弹出如下所示对话框:

2. 在波段合成对话框里设置如下参数:
- 【输入影像】:输入待合成的影像。
- 【波段选择】:选择输入影像的波段。
- 【添加】:将波段添加到列表中。
- 【删除】:删除列表中选中的波段。
- 【清除】:删除列表中所有波段。
- 【置顶/上移/下移/置底】:设置列表中的波段顺序,此顺序影响输入波段在结果栅格中的波段序号。
- 【结果影像】:设置合成后结果影像保存路径及名称。
3. 点击"确定"进行波段合成操作,点击"取消"退出操作。
波段分解
功能说明
波段分解是将一个多波段影像分解成若干单波段的影像的过程。
操作说明
1. 点击“影像增强”菜单下的“波段分解”命令,系统弹出如下所示对话框:

2. 在波段分解对话框里设置如下参数:
【输入影像】:输入待分解的影像。
【波段选择】:选择输入影像的待分解波段。
【添加】:将波段添加到列表中。
【删除】:删除列表中选中的波段。
【清除】:删除列表中所有波段。
【选择范围】:通过行列值的输入设置或者框选影像来确定处理范围。
【结果影像】:设置分解后结果影像保存路径及名称。
3. 点击"确定"进行波段分解操作,点击"取消"退出操作。
影像二值化
功能说明
本模块包括图像灰度化、灰度图像增强、灰度图像滤波、二值化及二值滤波等功能,能够对不同的参数进行设置,并允许对处理结果进行预览。
图像灰度化
若“二值化”方法选择“无/输出灰度图”,则对所选图像文件的波段进行灰度化。可完成:
1)多波段图像波段分离,适用于多波段有序数据,三波段的RGB真彩色图;
2) RGB三波段加权合成灰度,适用于单波段的256色图,三波段的RGB真彩色图;
3)彩色图像波段分离,适用于三波段的RGB真彩色图。
灰度图像增强
对所选波段的灰度进行增强,所采用的方法有:线性增强、直方图均衡化、直方图正规化、直方图标准化四种。
灰度图像滤波
根据像素邻域的灰度值进行平滑滤波,所采用的方法有:4邻域平均、8邻域平均、3×3均值滤波、3×3中值滤波、5×5均值滤波、5×5中值滤波六种。
二值化
对灰度图像进行二值化处理,提供八种二值化方法:单阈值法、可变阈值法、自适应二值化、最优阈值法、分区最佳阈值法、可变分区最佳阈值法、分区双阈值法、可变分区双阈值法。
二值图像净化
去除二值图像中的污点、飞白和毛刺。
操作说明
1. 该操作对影像进行灰度图像处理,点击“分析”—“影像分析”菜单下的“影像增强”菜单,选择“影像二值化”,系统弹出如图所示对话框:

2. 在对话框里进行设置:
(1)算法流程
【输入影像】:通过文件对话框选择要处理的MSI图像文件。如果选择的是二值图像,系统会提示“该图像已经是二值图像”的警告拒绝处理;如果选择的图像不符合要求,则提示不符和要求的文件,并且没有原影像的预览。
【波段选择】:选择进行灰度图像处理的影像波段。
【灰度增强】:主要目的是避免条带失真,选择的增强方法增强图像灰度对比度,使图像清晰、特征明显。
①线性增强:采用线性变换对图像中每一个像素灰度作线性拉伸来改善图像视觉效果。
②直方图均衡化:面向全局图像特征的灰度处理,通过灰度变换函数修正整幅图像的灰度均匀分布,但增强目标的同时会降低图像分辨率。
③直方图规则化:面向局部图像特征的灰度处理,通过灰度映像函数规则修正图像的灰度效果,一般用于产生处理后有特殊直方图的图像方法,即增强特定灰度级分布范围内的图像。
【灰度平滑】:在空间域上,通过灰度平滑算法求平均值或中值来平滑图像中的噪声。
【二值化】:除最优阈值二值化外,其它二值化算法都需要处理参数,选择相应的二值化方法,对应各参数的意义描述如下:
①单阈值法
【阈值】:灰度值,正整数;
②可变阈值法
【自适应系数】:整数,可正可负;
③自适应二值化:
【自适应阈值】:灰度值,正整数
④最优阈值法:不需输入参数。
⑤分区最佳阈值法
【分区初始宽】:像素数,≥3;
⑥自适应分区最佳阈值法
【步长】:区域扩展的步长;
【次数】:区域最大的扩展次数,用以限制分区扩展的次数;
⑦分区双阈值法:同“分区最佳阈值法”;
⑧自适应分区双阈值法:同“自适应分区最佳阈值法”。
【二值滤波】:根据设置的阈值对图像进行净化和去毛刺二值化处理。
系统提供了三种显示方式,通过“原值”、“原灰度”和结果“预览”不同的显示方式可以看到影像二值化处理的效果。
2. 点击"执行"系统执行影像二值化处理操作,点击"取消"则取消该操作。
纹理分析
功能说明
遥感影像的分析和解译,最基本的依据就是灰度和纹理信息。离散色调特征是一组相互联系、具有相同或几乎相同灰度(亮度值)的像元。当小面积影像(如3*3的面积)的离散色调特征的差异很小时,该区域的主导特征就是一种灰度。相反,当小面积影像的离散色调特征的差异很大时,该区域的主导特征就是纹理。
纹理分析可用来探测和辨别不同的物体和区域、推断物体的表面方向、提高分类的精度等。根据选择的纹理特征参数,利用与该参数相对应的纹理特征函数,定量地计算描述这种纹理的空间分布的特征值,并形成纹理影像。
操作说明
1. 单击“影像分析”菜单下的“纹理分析”命令,系统弹出如图所示对话框:

2. 在对话框里进行设置:
- 【输入影像】:输入进行纹理分析的影像文件,缺省为当前活动窗口中的影像。
- 【选择波段】:参与纹理分析的影像波段,缺省为当前活动窗口中影像的所有波段。
- 【处理范围】:选择进行纹理分析的影像范围。
- 【灰度级数】:灰度压缩等级,系统提供了压缩到8级、16级、32级、64级、128级、256级和不压缩的7种压缩等级。
- 【特征参数】:影像进行纹理分析所选择的特征参数。
- 【统计方式】:可选择“自定义方向”和“四方向平均”。
- 【距离差值dx】:X方向的距离差分值。
- 【距离差值dy】:Y方向的距离差分值。
- 【窗口大小X】:X方向滑动窗口大小。
- 【窗口大小Y】:Y方向滑动窗口大小。
- 【结果文件】:进行纹理分析处理生成的结果影像文件。
3. 点击"确定"执行纹理分析的处理操作,点击"取消"则取消此次操作。